紐約時報中文網
國際
商業
科技
教育
文化
風尚
健康
科學
旅游
觀點
您現在的位置:
紐約時報中英文網
>>
紐約時報中英文版
>>
文化
2019/10/11
日本導演拍的法國電影:令你發笑的《真相》
2019/9/21
從《老友記》到《早間新聞》,詹妮弗·安妮斯頓的新旅程
2019/9/18
巴黎歌劇院,一場延續百年的視覺盛宴
2019/8/2
郎朗歸來:鋼琴神童走向成熟
2019/7/29
MoMA的變革與新生
2019/7/25
《別告訴她》:為什么亞洲人愛說“善意的謊言”
2019/7/18
從斯坦福的船塢,揭開招生丑聞更多內幕
2019/7/8
要如何造出能存在一萬年的東西?
2019/6/27
你能想象出20年后看電影是什么感覺?
2019/6/26
林書豪的故事,不僅僅只關乎NBA冠軍
2019/6/14
逃離戰亂的天才:為西方帶來現代主義建筑設計
2019/6/12
哈瓦那:霓虹燈之城半世紀后重煥昔日光彩
2019/6/10
家庭失和:和家人斷絕關系有什么好處?
2019/5/17
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逝世,曾設計盧浮宮金字塔
2019/5/12
昆蟲攝影:慢下來才能看到的世界
2019/4/24
澳洲原住民母語要如何起死回生
2019/4/24
《復仇者聯盟4》:超級英雄的告別派對
2019/4/18
堅持不懈的藝術:忍之于日本
2019/4/18
這15本書入圍了今年的普利策獎
2019/4/3
日本送禮回禮文化 白色情人節還能存在多久
2019/3/16
iPhone電影:讓你看不出來是手機拍的電影
2019/3/8
《綠皮書》:2顆星的奧斯卡“最佳影片”
2019/2/28
讓創造力激發的“心流”是怎樣的一種狀態
2019/2/27
一錘定音:赫斯特、班克斯和改變藝術的拍賣
2019/2/25
2019年奧斯卡:《綠皮書》獲最佳電影;拉米·馬雷克封帝
2019/2/24
犯罪驚悚片《摧毀者》
2019/2/20
美國加利福利亞沙漠中的怪異博物館
2019/2/20
香奈兒“老佛爺”去世:他塑造了現代奢侈時尚產業
2019/2/18
日歷上的海報:為什么這幅畫傳遞了時代的焦慮
2019/2/15
孤立、隱形和麻木:是枝裕和電影中的日本陰暗面
2019/2/12
斯威士蘭與斯瓦蒂尼:一個國家如何恢復原國名
2019/2/5
科幻小說如何幫助我們理解氣候變化
2019/2/2
德國年輕人對自己國家感到悲觀的原因
2019/2/2
馬耳他人——爭強好勝的地中海民族
2019/1/30
藝術品、藏書和照片:鮮為人知的紐約探險家俱樂部
2019/1/24
美國流行音樂標志:摩城唱片60年好聲音
2019/1/14
好萊塢魔怪片《神奇動物:格林德沃之罪》:“似乎沒完沒了”
2019/1/9
2018年十大最佳影片
2019/1/9
林嶺東:犯罪電影世界的“風云”締造者
2019/1/6
漂浮于太空的藝術品
2018/12/30
艾哈邁德·查希爾:阿富汗貓王的永恒魅力
2018/12/27
200年后,棕色芭蕾舞鞋終于來了
2018/12/26
日本之變:越來越多的老人,越來越多的外國移民
2018/12/24
它們看似是帝王的鐘表,但會是真品嗎?
2018/12/22
《紐約時報》2018年度最佳電影
2018/12/15
為什么我們生活在充滿椅子的年代
2018/12/7
《紐約時報》2018年度十佳美劇
2018/12/5
《紐約時報》2018年度十大好書
2018/12/2
美國前總統喬治·布什逝世,享年94歲
2018/11/30
薩拉熱窩:講中世紀西班牙語的波斯尼亞人
2018/11/29
不愿寒暄的芬蘭人是如何生存的
2018/11/27
迷幻藥、嬉皮士與西方文化:LSD帶來了什么影響
2018/11/24
北美奇努克混合語:一種幾乎被遺忘的語言
2018/11/21
影評:卡隆傾情《羅馬》影片“至善至美”
2018/11/15
在法國說自己“很激動”可能會引起某些誤會
2018/11/15
米歇爾·奧巴馬出版回憶錄:永不原諒特朗普
2018/11/9
影評:《毒液:致命守護者》可能被剪輯壞了
2018/11/6
香港影壇大亨鄒文懷逝世,曾捧紅李小龍和成龍
2018/10/21
“殺戮畫派”與施虐狂?西班牙畫家理貝拉的暴力藝術
2018/10/16
沉沒的泰坦尼克號:最后的探險之旅
2018/10/14
歐西坦語——法國人曾禁止的語言
2018/10/14
威爾士何以成為“歌唱之鄉”
2018/10/4
被人誤解的夏威夷心靈咒語
2018/9/29
007最早扮演者與人合著的邦德劇本《彈頭》為何無緣熒幕
2018/9/25
諾貝爾獎得主高錕,為光纖領域帶來巨變的物理學家
2018/9/19
單田芳,將中國古老傳統推向現代的評書大師
2018/9/17
倫敦設計雙年展:匯聚各國情緒感召力
2018/9/15
她用刺繡重新連結朝鮮半島
2018/9/13
瑪雅藍:從財富象征到墨西哥殖民史的代表
2018/9/11
艾瑞莎: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歌手
2018/9/11
25年前,《喜福會》也曾給亞裔帶來希望,后來呢?
2018/9/7
80年代的成長電影對于2018年是否太過震撼
2018/9/7
貝寧女戰士無所畏懼的傳奇故事
2018/9/4
印度的“虛無”概念
2018/9/2
回味大航海時代 用旅行指南繪制世界地圖
2018/8/30
城市可用什么辦法影響你變得文明
2018/8/28
在美國 只懂英語會不會成為一種缺陷
2018/8/28
“他不是冷酷無情”:喬布斯女兒回憶錄中的愛與寬恕
2018/8/26
圣西蒙:能保佑囚徒減刑的危地馬拉神靈
2018/8/23
我是女性,我是有色人種,我就是我
2018/8/21
尋找有上千年歷史的以色列“圣經食譜”
2018/8/19
戛納電影節影評:《人盡皆知》
2018/8/16
亞裔富人“撒錢”為《瘋狂的亞洲富人》包場
2018/8/15
時報影評:瘋狂亞洲富人的婚姻大事
2018/8/14
同時意味著生與死的顏色
2018/8/12
數據披露電影行業的性別平等問題
2018/8/11
在好萊塢拍一部全亞裔陣容大片有多難?
2018/8/9
倫敦專供出租車司機用餐的神秘小屋
2018/8/9
坂本龍一為喜愛的餐廳定制歌單
2018/8/8
澤西海邊的唐人街
2018/8/5
影評:《碟中諜6:全面瓦解》
2018/7/26
偉大的地圖史話:美洲之名的由來
2018/7/17
巴厘島上的“祖母”:不可直呼其名的女性
2018/7/16
拉脫維亞人的性格標簽
2018/7/15
中規中矩的《蟻人2:黃蜂女現身》
2018/7/14
全球影響力與文化影響力:五個國家塑造世界文化
2018/7/13
李娜,一個退役體育巨星的影響力范本
2018/7/12
Prada藝術塔:時尚米蘭的“變色龍”
2018/7/8
為什么說郎朗回歸是古典音樂界一大盛事?
2018/7/3
哪種情況下我們會忘記自己的母語
共
1790
個文章 首頁 | 上一頁 |
1
2
3
4
5
6
7
8
9
|
下一頁
|
尾頁
100
個文章/頁 轉到第
頁
最新更新
日本導演拍的法國電影:令你發笑的《真相》
流傳兩千多年的阿曼乳香
誘惑你多花錢的訣竅
發現希臘古城泰涅亞
城市過度觀光 居民不堪重負該怎么辦?
女性健康:大豆飲食對身體好不好?
原因揭秘:鯊魚攻擊人類的真正動機
特朗普向烏克蘭提“交換條件”了嗎?
倫敦石:毫不起眼無人注意的倫敦地標
為什么特朗普被彈劾的可能性令人恐懼
14场胜负彩比分奖金